一刀切的内在逻辑

一刀切的内在逻辑是对上负责

1

有读者、也有同事,给达叔发信息问,你能出门了么?

达叔满心悲凉的想,这帮家伙,对上海的进展,可能审美已经疲劳了。

最近看书,看资讯,看到一个词,“一刀切”。

突然就有了兴趣,为什么很多组织,做一件事,无论初心如何,最后在执行阶段,会演变成一刀切?

搜了一下,几乎都是骂“一刀切”文章的,各种痛心疾首。

而且,很多都是好多年前,分析的头头是道,骂的铿锵有力,但是次次遇到困难,次次一刀切。

这事,就有意思了。

问题出在哪?

达叔就躺在书桌前,自己慢慢想。

大的方面,达叔不敢说,只能拿一些影视剧,和现实中的企业组织,来思考一下,每个人的困境。

在一个大公司里,绝大部分管理者的目标是什么?

是公司发展壮大?盈利提升?销售额翻倍?

可能都对。

但是,更大的一个目标,是把老板的位子,一直坐下去。

升不能升,不知道,但至少不能一顿骚操作,把位子搞没了,那无论多大的业绩,也和你没关系了。

这是饭碗的问题。

所谓,攘外必先安内,不认可这个理论的,最后连攘外的机会,也没有了,被内部的人,先给攘了。

那如何确保自己的位子,能坐下去呢?

想要解这个问题,要先问,另外一个问题:

谁能把你从位子上,给踹下来?

这个问题,想清楚了,不被踹下来,那么自然就能继续往下坐,所以,这是一道用排除法,做的选择题。

2

谁有能力,把你从这个位子上踹下来,取决于,这个位子,是谁给你的。

比如,达叔以前写过:

在古代的将军,有2种完全不同的带兵风格。

第一种,严刑峻法,非常严格。

代表人物,霍去Bing。

他生活在什么朝代?

王朝鼎盛,老板强势,说一不二,你的位子就是老板给的,你不听话、瞎折腾,立马就给你踹下来。

第二种,治军以宽,同甘共苦,无比体恤。

代表人物,有哪些?

郭子仪、曾国藩、袁世凯等等,都是对下面的队伍,特别好,甚至打了胜仗后,能纵兵3日,一起发财。

这类人物,生活在什么朝代?

动乱时期,老板对下面失去了约束力,也就是说,这帮家伙的位子,能不能坐得稳,不是老板说了算,而是下面队伍说了算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老板如果说错了,女老板想要同时向8个外企,一起打价格战。

各地大区经理、销售总监,会听话照做么?

不会。

给老板面子的,就是阳奉阴违;

不给老板面子的,就是“东南互保”。

总之,不能因为老板生气,就把自己的基本盘,给搞乱了。

不仅不会发生一刀切,而且会掉过头来,说老板的邮件发错了,是“矫诏”,完全不搭理。

这还算好的,有没有更差劲的?

有。

袁老板,总经理干久了,不想只当个总经理,还想当公司的董事长,把公司私有化,变成自己的。

自己心里没谱,有人支持,有人反对,就问身边几个业务骨干,这事能干么?

一帮业务骨干说,能干,老板你上吧。

袁老板,觉得自己很牛逼,还有一刀切的能力。

就干了。

然后呢?

业务骨干,就翻脸了,破口大骂,老板你咋能这么干呢?损害中小股民利益啊,然后就反了。

这是啥?

看着你往火坑里跳。

那为啥业务骨干,平时不说?

一说,就挨骂,就挨批评,你也不让说,万一被你撸掉了呢?

从这个角度看,经常搞一刀切的家伙,也会被反噬的。

大家明知道这事搞不得,也不敢说,让公司业务彻底坏掉,老板你自己看着办。

3

那这样做老板的,有解决方案么?

有。

对发布的指令,进行权术加密。

如何加密?

把一个指令,含义模糊化,似是而非,理解起来具有二义性,甚至多义性。

让执行层,拿着这个指令,既要、也要、又要,指令的方方面面,解释起来都是正确的。

就是这几个指标之间,可能是矛盾的。

但是,发指令的老板,不在乎,邮件就是这么发,不可能改的。

事情办好了,那肯定是老板领导有方;

要是办砸了,那就是你对加密的指令,没有理解清楚,你不清楚,咋不来问,就去执行了?

背锅侠,就是这么诞生的。

这种二义性、甚至多义性的指令,会改变么?

不会。

因为正是这种模糊性,才衍生制造了权力的弹性。

你的位子不稳了,老板的位子,才能稳。

那面对这种模糊的指令,甚至错误的指令,谁会一刀切去执行,谁会按照比较好的方案,去执行?

对上负责、不对客户负责、不对辖区负责的投机分子,会选择坚决的一刀切。

而对事实负责、对客户负责、对辖区有感情的士大夫阶层,会选择自己装糊涂,利用这种模糊性,不搞一刀切。

这两个不同的选择,在本质上,是一样的,都是打着指令反指令,扛着黄龙旗反黄龙旗。

作为老板,想要自己的政策,能被贯彻执行,经常是明知道,自己选的人不行,在品行上有问题,但还是要用。

为什么?

因为,在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上,爱惜羽毛的人,是不愿意去得罪人的,不愿意掺和这个浑水。

于是,老板的脑海中,就有了一个歪论:

任用“善人”,那么辖区内的人,就会只爱他们自己人,容易团结起来,不听老板的指令。

而任用“坏人”,那么辖区内的人,就会恨这个“坏人”,觉得老板被蒙蔽了,期待老板换掉他。

当然,“坏人”最后肯定也会被换掉的,问题是,下一个过来的,大概率只是“坏”的点,不同而已。

有一个电影,叫《投名状》,差不多就讲类似的结构逻辑。

「仗我打、城我攻、人我死。」

你就站在我的后面,装装样子,给我点粮草、火炮,保护我一下,事成之后,功劳一人一半,可不可以?**

这是谁说的话?

泥腿子、年轻人,刚进去这个职场圈的勇者,李连杰演的。

最后呢?

苏州、南京都拿下了,死伤无数。

最后,还是得死。

为什么?

因为,老板没让你攻苏州城,更没让你攻南京城。

没让你打,你也给打下来了,这也有问题。

问李连杰想要啥?

李连杰说,想给自己的那块地盘,免3年赋税。

然后,他回去就被灭了。

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组织里,评判一个基层、中层干部,就两条:

能力和态度。

多年前,曾经有一个牛人问达叔,你觉得,是能力重要,还是态度重要?

达叔不假思索的说,能力。

还说了一大堆的理由。

那个人,乐呵呵的看着达叔说,你回去再想想,不着急。

这么多年过去了,可能那些执行“一刀切”的人,都知道,自己不搞“一刀切”,就容易被“切一刀”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怪不得,有当地士绅,气的头疼。
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 (CC BY-NC-ND 4.0) 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