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情绪化思考

《你可以生气,但不要越想越气》读书笔记

什么是情绪化

情绪化思考,又称为上头,它会让我们的情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到极端。

首先,我们要知道,情绪本身是正常的,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。正如疼痛的感觉是对肉体的防御,情绪的波动也是一种对精神的防御。

但是当情绪发生偏离的时候,就不正常了。我们很容易在极端的情绪影响下,做出无助于甚至恶化局势的行为。

那么什么情况下,情绪才算是发生了偏离呢?

情绪化的定义就是:当情绪的表现无助于事情进展的时候,说明情绪发生了偏离。

而点到为止的情绪,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情绪波动,在很多情况下也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。

情绪化的原因分析

当我们开始情绪化思考的时候,说明我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身处困境

或者是因为变化带来的压力,人们天生喜欢按部就班,所以会把变化的压力视为一种攻击。

也就是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,或者被别人指出错误后惶惶不安,无法集中精力,一错再错。

或者是遭受他人不正确的主观臆断,而激起的逆反心理。

不过,面对突发情况,一时间情绪自然流露,没有任何问题。

这只是对于“计划落空”“受到冲击”或“遭受主观臆断”的自然反应。然而,一旦想多了,联想到“他没把我放在眼里”,那么事态顿时为之一变。这一刻也就成为人“情绪激动”的起点。此时思考已经脱离了最初的问题,不断催生冲动的情绪
“情绪化思考”会源源不断地制造“愤怒”

所以说,「情绪化」的症结不在于情绪,而在于思考的方式。

如果我们可以掌握正确的对待情绪的方法,完全可以避免后续没有丝毫益处的源源不断的怒气

但是我们讨论的「情绪化」并不是说「不够成熟」的问题,而是更深层次的「无法实现自我保护」的问题。

如何克服自身的情绪化

1. 承认情绪,实事求是,不过度联想。

发脾气就是一种「情绪化」表现,因为别人可能并不知道你的诉求。发的脾气再大,对方也无法理解,反而容易让对方觉得你不尊重他,触发对方的「情绪化」。

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坦然的认可自己的情绪,并不需要夸张的表达,实事求是的陈述自己的情绪,让对方明白你的想法和心情。

你要明白,在某种情况下产生某种情绪,是非常正常的。如果你内心拒绝认同自己的负面情绪,「情绪化」现象就会愈演愈烈。

其次,要明确导致自己生气的直接原因,并且不要对其进行延伸和过度联想。(例如推导出他是不是小看我,是不是不尊重我)

2. 及时释放,与人沟通

「情绪化」行为的一大诱因,就是成长过程中经常被教育的「忍耐」、「克制」,「不应该有负面情绪」。这是十分危险的。

所有的发火都是借题发挥。在当下这件「小事」背后,藏着积攒已久的、也许和这件事都没什么关系的愤怒和怨气。

未能与对方沟通“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”,常常是矛盾的来源。成熟的表现是“如实相告”,而非压抑自己的情绪

3. 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

处于酗酒、疲劳、月经前期状态下的人很容易情绪失控,有些情况难以避免,但是我们至少要清楚知道当前我们所处的状态。这有助于我们理解。

4. 避免陷入“为什么总是我”的“受害者心态”

「为什么总是我」这种心态,往往就是导致情绪化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但是不让你这样想,并不是说让你忍气吞声。碰见什么情况都回避,替他人开脱。而是这种心态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和心情的平复。

建议不要自己内心推导,直接询问当事人,可能只是他没有注意到。

积累「成功笔记」,建立信心,提升自我肯定度

提升自我肯定程度的训练方法并不是神机妙术。“自我肯定”与“自寻开心”之类的“积极思维”也完全是两回事。

那种强求自己“无论如何都要看光明面”的人,终究会因为压力爆发而陷入消沉和放弃。而消沉和放弃会进一步降低自我肯定程度。

所以转换视角的做法,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。提升自信,增强自我肯定,才是根本。

如何才能提升自信心?

根据我的实践总结,记录自己的「成功笔记」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。专门找一个本子,或者文档,将自己从小到大获得的或者实现的「成就」,都记录下来。

心情低落的时候就看一看。有时我们觉得无比庞大的低落的心情只是暂时的,我们需要跳脱出来,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,有助于情绪的回归。

如何与情绪化人群相处

“情绪化的人”本来就很难相处,而且有些时候在他们的影响下,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变得“情绪激动”。我们要避免自己进入情绪激动而导致形势恶化的同时,也要想办法安抚对方情绪,推进事情的进步

首先,我们要明白,只要是变得「情绪激动」,那么必然是弱小无力的

1. 面对容易「情绪激动」的真人,且无法马上回避

例如容易激动的上司,家人等。我们往往无法避免与其接触交流。

当一个人情绪激动,让别人头疼的时候,其实同时他自己也是个「正在头疼不已的人」。

没有人是圣人,我们不应指责,应该积极应对。

即使有时候他看上去高高在上,居高临下大发雷霆,好像很强势,但是只要他变得“情绪激动”,那么必然是弱小无力的。

所以,面对这种情况,你要首先说一句“抱歉”。

可能有人觉得“是他乱发脾气,为什么要我道歉?

”但这其实并不是在“向他道歉”。在探讨“正确”的时候我也曾谈到,眼下这种情况并非在争论你和上司谁对谁错。

如果是“谁对谁错”的问题,那么确实应该是“错的一方道歉”。但是“乱发脾气”还没有达到“错与对”的范畴,所以这里的“抱歉”并不是在道歉。

这里的“抱歉”,是对“心烦意乱以至于蛮不讲理、乱发脾气的可怜人”的一种“慰问”。

2. 面对突如其来的语言暴力

有时我们会突然被人骂,例如打游戏、或者争执过程中开始口出不逊。

往往这个时候,有些人嘴笨,没能立马漂亮的骂回去,事情过后就会懊悔不已。

其实,不论他人的行为多么荒唐无理,所有的“情绪激动”都不能单方面归咎于“他人”。另一部分的问题出在“自己”身上。

如果只是因为对方出口伤人而生气,那么愤怒不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。“出口伤人的对方”和“被语言攻击的(未能妥善应对局面的)自己”,合力形成了持续性的“情绪化”。

有时对于对方的那一部分我们无能为力,甚至有时我们予以回击会让情况更加糟糕。

但是,对于“自己”的部分,我们总有办法可以解决。

要认识到“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语相加,我们不可能在刹那间就做出冷静且恰当的反应”。纠结于“当时本应该做得更好”,只会延续“情绪激动”的状态。

在意外突然来临时张口结舌,这才是人的正常反应。因此,只有从整体上承认“倒了大霉”的事实并进行自我安慰,才能尽早摆脱“情绪化”的困境。

不必为了没能适时反击而苛责自己。

3. 陷入网络骂战怎么办

网络社交平台是“情绪化”人群的聚集地。

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意识到情绪激动是一种丢人现眼的行为,但是当他们匿名发言的时候,这个意识就被他们抛在了脑后。

而且他们会在其他人“情绪化”评论的影响下,连续性地发表情绪失控的评论,让“网络暴力”呈现出一种传染趋势

自己一旦纠结于“态度”问题,就相当于加入了“谁对谁错的拔河比赛”,很可能遭受不必要的伤害。

不要纠结“谁对谁错”,要把对方看作是“受伤的人”。

因为每个人都是“正确的”,自己某一刻的状态在他人看来很可能就是“态度不佳”。

因此,我觉得即便是没有道歉的必要,但是出于慰问,说一句“抱歉”也无妨。(万能「抱歉」)

当然,这样做并不代表承认“自己错了”,而是“不再争论‘谁对谁错’这个层面的问题”。
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 (CC BY-NC-ND 4.0) 进行许可。